唯美古韵:《诗经》读解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苍 梧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我们从全诗的立意可以看出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的意思是,作者认为自己作为臣子是有义务参与劳役的,并不是强调所有人都是君王的臣子。孟子认为咸丘蒙的理解仅仅从字词出发是以文害辞、以辞害志,没有领会诗篇的主旨。从这一点来说,孟子的说诗态度是非常正确的,所以“以意逆志”也成为后来人说诗、读诗的重要方式,直至今天,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。

以下举例来分析孟子“以意逆志”的说《诗》、引《诗》方 法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

孟子见梁惠王。王立于沼上,顾鸿雁麋鹿,曰:“贤者亦乐此乎?”

孟子对曰:“贤者而后乐此,不贤者虽有此,不乐也。《诗》云:‘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;麀鹿濯濯,白鸟鹤鹤。王在灵沼,于牣鱼跃。’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,而民欢乐之,谓其台曰‘灵台’,谓其沼曰‘灵沼’,乐其有麋鹿鱼鳖。古之人与民偕乐,故能乐也。《汤誓》曰:‘时日害丧?予及女偕亡。’民欲与之偕亡,虽有台池鸟兽,岂能独乐哉?”

孟子去见梁惠王,梁惠王正在观看鸿雁和麋鹿等珍禽异兽。他问孟子说:“贤人也会以此为乐吗?”孟子回答说:“正因为是贤人,才能够以此为乐。不贤的人即使有这些珍禽异兽,也不会感到快乐。”这句话是孟子回答的中心,随后孟子引用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中的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,孟子认为周文王虽然使用民力,但是百姓不但不怨恨他,反而对他加以赞美,并以文王之乐为乐。这是因为周文王能够关心百姓,所以百姓愿意以文王之乐为乐,而文王也就能够享受其欢乐。孟子引此诗篇是为了说明君王应该施行仁政,关心百姓,这样百姓才能与君王同 乐。

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全诗如下:

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

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;麀鹿濯濯,白鸟翯翯。王在灵沼,于牣鱼跃。

虡业维枞,贲鼓维镛。于论鼓钟,于乐辟雍。

于论鼓钟,于乐辟雍。鼍鼓逢逢。矇瞍奏公。

这首诗描绘了百姓为周文王建造灵台的热闹景象,以及周文王在灵台、灵沼等地,鸟兽昆虫也来归附他,赞美了周文王的美好品德。正由于周文王的美好品德,百姓才来归附。其中并没有直接说周文王与民同乐。而孟子为了说服梁惠王爱护百姓,做到与民同乐,将诗篇在品德赞美的基础上延伸了一步,使其诗意符合自己的需要。这就是典型的“以意逆志”的说《诗》方法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

王曰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货。”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唯美古韵:《诗经》读解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