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农再现: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70周年专题

主角: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可是,没吃几根,师徒3人都口里起泡,痛苦不堪。袁隆平向当地群众询问,才知道吃甘蔗也有诀窍:吃时,牙齿和口腔只能上下垂直运动,而不能横向磨动,这样才能减少蔗渣对口腔内壁的摩擦,避免口里起泡。

为了在云南继续进行杂交水稻实验,袁隆平3个月里,吃了1500多公斤甘蔗,两名学生各吃了2000多公斤甘蔗。

当时,由于缺少蔬菜,师徒3人只好以酱油和辣椒汤作为咸菜。

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,袁隆平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,体重从137斤下降到106斤。

尽管缺衣少食,但袁隆平的情绪依旧十分乐观,在他看来,只要能从事杂交水稻研究,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么。

春天刚刚来到滇南大地,袁隆平就打着赤脚,弯着腰,在实验田里插秧。

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,袁隆平几乎每年都在滇南和海南度过冬季。为了杂交水稻试验的早日成功,他几乎不知今夕何夕,几乎忘了自己身在何处。

这年4月,滇南大地上绿油油的稻田已经变成一片金黄。

这时候,袁隆平十分伤心地发现他们师生共同培植的C、D系统的繁殖不育系的不育率从原来的70%,下降到60%。

显然,他们的杂交水稻研究遇到了新的难题。

李必湖和尹华奇都焦急地问:“洋葱在天然不育株被发现后,很快就找到了保持系。为什么我们的水稻不育株都培育成系了,却总是找不到保持系呢?”

袁隆平紧皱双眉,感到十分苦恼。此时,他承受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。

袁隆平苦苦思索着,努力寻找攻克水稻杂交优势的正确方法。他回顾几年来所用的试验材料,尽管品种数量非常之多,但转来转去并没有离开栽培稻这个怪圈儿。从地理环境到生物学特性,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近,这可能就是其症结所在。

袁隆平深有感触地对助手们说:“我们从南到北,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,测交品种500多个,最高选育代数已达10代,所做的各种杂交组合总数已近3000多个,但总是进展缓慢,看来,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培育方法……”

为了让大家振作精神,袁隆平意味深长地给助手们讲了一个十分美丽的传说:

在很久以前,有位勤劳勇敢的彝族青年。他手拿弓箭追赶一只梅花鹿。

梅花鹿十分机敏,奔跑速度也很快,因此,这个年轻人一直没法追上它。

但是,年轻人的意志很顽强,不管怎样劳累,不管怎样希望渺茫,他都不愿意放弃……

就这样,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体,一直苦苦的跟踪着这只行踪不定而又异常敏捷的梅花鹿。他追呀,追呀,追得气喘吁吁,追得精疲力竭。

追了7天7夜,一直追到一块巨石旁边。梅花鹿被迫跳上这块石头。可眼前茫茫大海,已经无路可逃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神农再现: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