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笔走天涯

主角:赵籍赵佶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向太后再次否定章惇的提议:“申王赵佖虽然年长,但自幼患有眼疾,瞎了一只眼睛。此事不宜,不可再议。”

向太后的理由光明正大,章惇一时语塞。其他大臣也不开口,害怕站错队。

向太后见众卿无语,缓缓说道:“申王赵佖患有眼疾不能立,依次当立端王赵佶。众卿可有异议?”

其他大臣面面相觑,无人反对。唯有章惇脱口而出道:“端王轻佻,不可以君临天下。”

枢密使(枢密院长官,主持全国军事)曾布道:“太后英明,端王当立。”

尚书左丞(副宰相)蔡卞道:“臣附议!”

向太后见章惇说当面顶撞,沉下脸说道:“先帝曾说,端王有福寿之相,而且仁孝,诸王无人能比。于情于理,都应该立他为帝,继承大统。”

众卿道:“谨遵太后旨意!”

后世的赵籍是历史老师,熟读史书,自然知道向太后为何立端王赵佶为帝。因为不论简王赵似,还是申王赵佖,他们的母妃都活着。如果他们当中任何一人当了皇帝,必然会影响向太后在后宫的地位,这是她无法容忍的。而端王赵佶,母妃早逝,只能依靠向太后这个嫡母。赵佶上位,对向太后最有利。

当赵籍来到福宁殿,听到立他为帝时,作揖行礼道:“儿臣年轻,恳请太后垂帘听政!”

虽然《水浒传》没有记载过徽宗初期太后垂帘听政,但没记载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。身为历史老师的赵籍,此时请太后垂帘听政,只不过是顺势而为。当时反对端王登基的势力很大。他们以简王赵似为核心,其母妃朱太妃为后台,外朝以左相章惇为骨干,内廷以內侍都知梁从政为骨干。赵籍仓促登基,没有自己的执政团队,担心压不住反对派,于是要求德高望重的向太后暂时垂帘听政。

章惇、曾布、蔡卞等宰执也纷纷附和道:“恳请太后垂帘听政!”

向太后道:“皇帝长成,本不须如此,只为皇帝恳求,故且勉从。等大行皇帝入土为安,老身便当还政。”

宋朝之前的皇帝,都是早早开始修皇陵。只要皇帝不死,皇陵就得一直修。宋太祖觉得这事太繁琐,而且劳民伤财,就把这规矩改了,规定老皇帝去世后才能开始修皇陵,定期为七个月必须完工,然后下葬。按照朝廷惯例,由宰相担任山陵使,负责皇帝陵墓修建和安葬事宜。

赵籍和向太后商议后,发出的第一道诏令就是任命宰相章惇为山陵使。宰相挂名山陵使,表示对先帝的重视。至于具体操作,宰相可以亲自督办,也可以让其他人来办。就像后世很多的领导小组,组长谁谁谁,官衔很高,但组长管不管具体事情呢?这个就不好说。不过,轮到章惇就不一样了。赵籍明确指示,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尊重,你章惇其他事情就暂时不要过问了,专心做好“山陵使”,一定要保质保量,按时完工才行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
返回顶部